333公尺?

東京鐵塔的高度為什麼是333m呢?

當初建設這座鐵塔時,集結了電波科學的權威,由他們各自進行周密謹慎的研討之後,得出東京地區7家以上的VHF電視台與預計未來開台的UHF電視台,如果傳送電波的服務區域定為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一帶(北為水戶,東為銚子,南為沼津,西為甲府),則鐵塔必須有333m的高度。如此實行之下,高度333m的鐵塔最後於昭和33年開業,兩者的數字很巧合地一致。

另一方面,東京鐵塔創業者前田久吉似乎還抱有一種想法:「畢竟都要建了,就應該建出超越艾菲爾鐵塔高度的塔。如今這個時代技術已經更進步了,我們能夠成功達成。」

照明篇

東京鐵塔的點燈總是很漂亮,燈泡的數量大約有多少呢?

自1989年1月1日起點亮的是稱為「置地廣場燈」的點燈,總共由180盞燈構成,共有2種點燈類型,春、秋、冬季為橘色燈(高壓鈉燈),夏季則為銀燈(金鹵燈)。1年內會由專家透過手動作業交換2次,萬一有個別燈泡燒壞時也會進行更換作業。               
另外從2008年12月23日起開始搭配「鑽石面紗」點燈,這是由鑲在塔體的276燈組成的。

花費在點燈上的電費大約多少?

1天平均21,000日圓左右。

東京鐵塔的點燈幾點會熄燈呢?

基本上上午0點為熄燈的時間。

有傳說說只要與情人一起看見熄燈的瞬間就能獲得幸福,所以每到0點時總會有大批的情侶聚集在東京鐵塔下觀望著鐵塔。

※由於夜間工程狀況等因素,0:30以後點燈有可能不定期恢復點燈。

塗裝篇

東京鐵塔的塗刷為什麼分成紅色與白色呢?

雖然常被認為是紅與白組合的雙色調,其實嚴格來說是「國際橘」與「白」這2種顏色。航空法規定,一定高度以上的建築物必須使用這種顏色。目前的東京鐵塔比大瞭望台更上層的部分總共分成7等份,在建設當初到昭和61年之間,這部分曾為11等分。

油漆經過一段時間會脫落是理所當然的,重新粉刷東京鐵塔的油漆是如何進行,周期為多久一次呢?

周期約為5年進行1次,花費約1年時間補修外觀的塗裝。作業時間限定為從日出開始到開始營業的9點之前的這段時間。最上方的天線除外,其餘高達270m的塔體將從上方開始依序搭設鷹架,先做一遍稱為舊漆刮除的準備作業,再進行底塗、中塗、面塗3道工序。全部均使用油漆刷,經由人工親手塗刷。

使用於塔體塗裝的油漆量有多少呢?

使用於總塗裝面積94,000㎡的油漆量為34,000公升,相當於總共約4,200人進行作業。

順帶一提,如果將使用的塗料換裝到石油罐(18公升),縱向重疊起來的話,高度將會高達東京鐵塔的2倍。

瞭望台篇

為什麼要分成Main Deck(150公尺)與Top Deck(250公尺)呢?

現在Top Deck的部分在鐵塔建設當初是用作天線整備用的作業台,後來於昭和42年7月成為瞭望台對外一般開放了。可以從較Main Deck更高出100公尺的視角,將東京盡收眼底。

可以爬樓梯前往瞭望台嗎?

東京鐵塔設有一座從Foot Down屋頂通往150mMain Deck的室外樓梯。僅於週六日節日的11點~16點開放,雨天、天氣惡劣時將會中止開放。另外同樣地也可以使用往下的樓梯。階梯數約為600階,聽到數字可能會嚇一跳,但其實連幼稚園的小孩也只需要15分鐘左右就可以爬完。

自然災害篇

地震時會非常搖晃嗎?

鐵塔配合了地震頻繁的日本風土特別設計成柔軟有彈性的構造,結構上能夠花時間將地震帶來的力道轉為緩和的搖晃並慢慢吸收。這種成果就源自於基礎工程的差異,塔腳基礎方面每1腳各有10支深礎腳柱(直徑2m的鋼筋水泥柱),深達地下深處,直至東京灣海面水位(20m),單就1腳也能支撐4,000t的重壓,甚至各腳在地下均透過20根直徑5㎝的鋼棒從對角線上緊束起來。鐵塔的設計可以耐住約90m的風速,連程度大過關東大震災的地震也能支撐住。

至今為止受到颱風影響搖晃最明顯的是什麼時候?到什麼程度?

在伊勢灣颱風(昭和34年)時(順帶一提當時最大瞬間風速為52m)搖晃最明顯,最大幅度約90㎝。

其他

有多少人造訪過東京鐵塔呢?

關於過去的來塔人數最高記錄,過去曾分別留下一年內約520萬人(1959年)、一個月內約71萬人(1959年年8月)以及1天內約4萬人(1960年3月30日)的記錄。到目前為止的累計結果,於2013年6月已經達成1億7千萬人,也就是說可以估算所有日本人都至少登上過瞭望台1樓以上。

加裝點燈的裝置和配電給瞭望台(供電)的設備是怎麼樣的東西呢?

因為東京鐵塔是具有公共性的設施,所以無法公佈這類設備相關的資訊。非常抱歉。

世界上有這麼多高聳的建築物,彼此間有互相聯絡、成立聚會之類的嗎?

東京鐵塔有加入「全日本高塔協議會」(2015年當下共20座塔)與「世界大高塔聯盟」(2015年當下共○座塔),並與日本及世界的著名高塔結成網絡。也會定期召開集會,分享資訊或者共同舉行活動。

bg-towerpedia.jpg

©2015 TOKYO TOWER. ALL RIGHTS RESERVED. 本網站所刊載之商標、圖片及文章等,均不得擅自轉載、複製。

TOPに戻る